講座探討於1950至1990年期間影響著印度現代藝術實踐的重要概念,闡明「現代印度藝術家」在此期間的發展過程,並當中許多具實驗性的藝術教學活動。
節錄自「教學實驗室:尋找當代背景」講座系列之「邁向現代主義: 1950至1990年的印度藝術」。
講者:Sneha Ragavan(文獻庫研究員)
語言:英語
長度:1小時14分鐘
I. 背景:19世紀末至1950年代
長度: 32分鐘
關鍵詞:
殖民主義,前殖民時期,阿姜塔石窟壁畫,傳統細密畫,殖民時期,東印度公司及公司畫派,學院藝術,神話、宗教、民族主義為題材,孟加拉學院派,復興主義,聖迪尼克坦學校,泛亞洲主義,卡利格特繪畫,印度獨立運動及印巴分治,後獨立時期,藝術家激進組織,國際主義,抽象
II. 巴羅達學派:1950至1980年
長度: 14分鐘
關鍵詞:
另類教學法,活傳統,民族藝術,藝術嘉年華,實驗性的藝術形式/媒介/技術,麻,赤陶,版畫,沙模
III. 現代藝術家旅人
長度: 21分鐘
關鍵詞:
記錄印度活傳統,記錄藝術活動,從國外學習新技術,巴羅達的首蝕刻版畫機,在巴羅達建立視覺藝術文獻庫,受其他地方的美學、傳統和主題影響的痕跡
IV. 1980年後
長度: 7分鐘
關鍵詞:
巴羅達學派式敍事/具象手法,印度激進畫家及雕塑家協會,經濟自由化改革,開放經濟及開放市場,畫廊,新藝術形式/實踐,攝影,裝置,新媒體藝術,錄像藝術
討論問題:
- 講座內容與你的文化背景有甚麼相同或相異之處?
- 講座內容如何幫助你反思亞洲的藝術及文化?
上載日期:2017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