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如何幫助我們了解殖民與民族主義者對種族、階級和性別的想法?畫廊與鐵工場的作品有甚麼分別?法國殖民者在統治印度支那(包括今日的越南、柬埔寨、老撾三國)期間,以「文明使命」為名將「工藝」和「美術」兩者徹底區分,並重新定義,構成20世紀初東方主義所假設的美學價值和實踐的等級。這種貶低本土並推崇西方的思想,引發當時藝術家和知識分子激烈討論他們的創作目的,並從中試圖界定他們與殖民統治之間、以至1954年後南越及北越分裂的關係。講座檢視越南南部和北部地區的藝術發展情況,以及藝術家如何利用及重新構想本土和外來的材料、風格和實踐方法。
節錄自教學實驗室「尋找當代背景」講座系列之一,「越南:現代與當代的煉成」。
主講:武洪章臺(文獻庫研究員)
語言:英語
長度:1小時31分鐘
I. 背景
長度:7分鐘
關鍵詞:
東南亞,「南進」,昇龍(Thăng Long),越族或京族人,阮朝,阮福映(Nguyễn Phúc Ánh),東京(Tonkin),安南(Annam),交趾支那,中南半島
II. 手工藝和藝術
長度:20分鐘
關鍵詞:
法國殖民地,「文明使命」(mission civilisatrice),贊助及消費模式,祠堂,技藝,漆畫,陶瓷, Vert de Biên Hòa,木工藝,黃金手工藝,鑄造,形象繪畫,「東湖畫」,商品化,法國殖民地政府資助學校,職業學校,個人主義
III. 社會寫實主義
長度:20分鐘
關鍵詞:
權力真空,胡志明,越南共產黨,反殖民統治,奠邊府(Điện Biên Phủ),社會寫實主義,日內瓦會議,北緯17度,長征(Trường Chinh),英雄人物,民族主義,「越南化」(dân tộc hóa:思考如何將各種概念、想法及做法適應及符合越南情況),「大眾化」(đại chúng hóa:令其普及和常見),「科學化」(khoa học hóa:現代的工業化),軍人,農民,無產階級,男性化,海報,動群衆員,社群感,集體主義,《人文》及《佳品》(Nhân Văn and Giai Phẩm),土地改革(1955-56),社會排斥
IV. 表現主義
長度:22分鐘
關鍵詞:
人民從北部遷徙到南部,吳廷琰(Ngô Đình Diệm),《創造》(Sang Tao),首個國際藝術展覽(1962), 歐洲表現主義, 德國表現主義, 中國藝術, 日本藝術,年輕西貢藝術家協會,「再教育營」,禁運實施(1975), 經濟開放(1986), 娜塔莎沙龍(Salon Natasha)
V. 行爲及裝置藝術
長度:22分鐘
關鍵詞:
實驗,海外散居的越南藝術家,行為藝術,錄像作品,裝置藝術,藍色空間(Blue Space),Nhà Sàn
思考問題:
- 殖民主義如何影響了越南的殖民者與被殖民者?這些影響如何反映在藝術之中?
- 歷史記錄的保存和缺失如何影響了越南不同地區的藝術歷史?在你所身處的文化環境,又是怎樣的情況?
- 你是否認同教導學生多元(藝術)歷史的必要性,以代替一種單一、綫性的歷史敘述?
上載日期:2017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