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淺析

從閑適到虛擬化身:中國女性藝術家

亞洲藝術文獻庫2018年度「教學實驗室」的主題是藝術史中的女性。在二十與二十一世紀,女性在藝術和流行文化中的地位和呈現出現了劇烈的變化。這種變化正反映了政治格局的巨大轉變,以及不斷發展的、圍繞女性社會角色的爭論。這次講座題為《從閑適到虛擬化身:中國女性藝術家》,審視由晚清至今的中國内地視覺藝術中的女性形象。

主講:杜柏貞(文獻庫董事會主席、獨立藝術史學家)

語言:英語

長度:1小時41分鐘

 

I. 背景

過去一百五十年以來,在藝術及社會層面上,中國大陸女性的地位及參與度急劇變化。這些轉變萌芽於晚清時期至民國初年,女性的「現代化」成為改革者及民族主義者的論述;毛澤東時代大力宣傳「鐵娘子」形象,發展國力及經濟。 195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集體化試驗,政府不但鼓勵女性在外工作,她們有時亦需要在農場及工廠勞動。藝術學院引進深受蘇維埃影響的社會現實主義,而社會現實主義為主流的藝術表達方式。

長度:36分鐘

1. 背景

十九世紀:晚清時期

  • 重要事件: 鴉片戰爭(1839–1860年)、甲午戰爭(1894–1895年)
  • 關鍵詞:受限於儒家親族關係的女性社會角色、家庭空間
  • 藝術家:吳嘉猷(?- 1893年,男)、居慶(生卒年份不詳)

民國時期 19121949

  • 重要事件: 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五四運動(1919年)、抗日戰爭(1931-1945年)
  • 關鍵詞: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商業化、上海、受教育的職業女性階層出現、「新女性」、婦權、商品化、《良友》畫報、月份牌女孩
  • 藝術家:關紫蘭(1930–1986年)、潘玉良(1895–1977年)、蔣兆和(1904–1986年,男)

毛澤東時期(19491976

  • 重要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婚姻法(1950年)、掃盲運動、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 關鍵詞:工農業集體化、「男女平等」、「鐵娘子」、「婦女能頂半邊天」、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宣傳海報及繪畫
  • 藝術家:潘家峻(1947年生,男)、陳衍寧(1945年生,男)、王霞(1936年生)、趙友萍(1932年生)

 

II. 後毛澤東時期 (1976-1989)

1976年,毛澤東逝世及四人幫被捕,文化大革命的極左政策壽終正寢,中國進行改革開放。翌年,停考十年的大學入學試重啟。中國各地的藝術家亦受種種嶄新概念影響,包括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抽象、觀念藝術及行為藝術等,並進行種種實驗。但政府不時推出政治運動,打擊資產階級自由化及來自西方的「精神污染」,令到這些藝術實驗間歇受到中斷。

文革後百業待興,重建經濟成為首要任務,女性議題不再擧足輕重。不少女性希望減輕照顧家庭(照料孩子及家務)及工作的雙重負擔,傳統女性角色再次成為潮流。廣告業開始發展,將女性定位為新興消費市場的主力。1979年,中國政府推出一孩政策,使一貫以來重男輕女的風氣表露無遺,情況在農村尤為嚴重。藝術學院再次開放運作,各種藝術實驗蔚為風潮,但女性藝術家參與度極低。

長度:32分鐘

2. 後毛澤東時期(1976–1989年)
  • 重要事件: 毛澤東去世(1976年)、大學恢復入學試(1977年)、一孩政策(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關係(1979年)、經濟改革 、《中國現代藝術展》(1989)
  • 關鍵詞:實事求是、四個現代化、「清除精神污染」、藝術院校中女生比例低、前衛藝術中缺乏女性表現
  • 藝術家:周思聰(1939–1996年)、王公懿(1946年生)、陳海燕(1955年生)、肖魯(1962年生)

 

III. 90年代

1989年6月4日天安門學生運動被血腥鎮壓,異議聲音戛然而止。1990年代,政府加速經濟改革,中國經濟發展一日千里。1990年代末期,政府放寬人口流動限制,大批農民移居城市,令中國城市急速發展。實驗藝術家亦移居至三大城市—廣州、上海及北京。這些藝術家在國內被禁止在官方場地活動,他們就在另類場地自行組織活動及項目,或在海外尋找機會。手提攝錄機日漸普及,流動影像藝術開始發展。

1990年代中期,女性藝術家的展覽開始增加。1995年,聯合國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舉行,由政府或獨立女性藝術家籌辦的展覽數字亦大幅上升。公眾開始展開女性主義與女性特質的討論,而女性藝術家在繪畫、攝影、演出及裝置探討主體性。

長度:26分鐘

3. 九十年代
  • 重要事件:六四事件(1989年)、《女畫家的世界》展覽(1990年)、聯合國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舉行(1995年)、《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女性方式》展覽(1995年)
  • 關鍵詞:經濟發展、城市化、消費主義、女性主義與女性特質、女性主體
  • 藝術家:喻紅(1962年生)、林天苗(1961年生)、尹秀珍(1963年生)、邢丹文(1967年生)

 

IV. 千禧年及其後

2000年代,中國經濟繼續增長,國際影響力亦與日俱增。大型基建如興建三峽工程,令超過一百萬人流離失所,引起媒體關注。2008年北京奧運會堂皇壯觀,展示中國實力和野心,是中國自信及抱負的象徵。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僅次美國之後。自2013年,習近平通過打貪腐運動、政治教育及審查提升自己的權力。

自2000年代早期開始,藝術的商業市場一躍而起,不少當代藝術館面世。雖然女性在國內和海外的知名展覽參與度相對而言仍然不高,但越來越多女性藝術家關心不同美學及社會議題,創作不少極具前瞻性的作品,包括油畫、演出、攝影、裝置及錄象。互聯網亦成為藝術家進行各種實驗的空間,其中一個例子是曹斐的《人民城寨》。在這個作品中,藝術家的化身「中國翠西」馳騁網絡遊戲《第二人生》的世界。

長度:7分鐘

4. 千禧年及其後
  • 重要事件:興建三峽工程(2003年)、北京奧運會(2008年)、習近平成爲國家最高領導人(2013年)
  • 關鍵詞:經濟加速增長、錯位、藝術市場的興起、打貪腐、審查、互聯網
  • 藝術家:曹斐(1978年生)

 

杜柏貞是亞洲藝術文獻庫香港及美國董事會主席。在2002年移居香港前,杜女士在古根漢美術館擔任副館長,任內負責美術館運作以及遍佈世界各地的展覽。她在1996年加入美術館,為1998年在紐約和畢爾包舉行的大型中國傳統及現代藝術展覧China: 5000 Years擔任項目總監。她的著作《Between State and Market: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in the Post-Mao Era》在2014年由Brill出版。

上載日期:2019年1月7日

「學習及參與計劃」贊助:

相關內容

CaoFei_listing
教學實驗室 | 從閑適到虛擬化身:中國女性藝術家
活動 | 教學實驗室

教學實驗室 | 從閑適到虛擬化身:中國女性藝術家

2018年5月26日 (星期六)
下午2時至5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