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如何反映和回應社會?1980年代是當代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刻,意識形態的更替令社會和文化產生各式各樣的改變。通過觀察藝術的變革,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社會形態和思想方式演變的關鍵議題,從而更清晰地理解中國今天的狀況和未來的可能性。
此影片內容源自「教學實驗室:尋找當代背景」講座系列之一「1980年代的中國:現代化改革與社會轉型下的中國新藝術」。
講座講者:翁子健(文獻庫研究員)
影片旁白:Janet Chan
語言:廣東話
長度:54分鐘
I. 20世紀初的中國藝術發展
長度:12分鐘
關鍵詞:
現實主義,社會主義,新文化運動,延安文藝座談會,年畫運動,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主題性創作,革命浪漫主義,革命現實主義
II. 1980年代:藝術的變革
長度:27分鐘
關鍵詞:
實用主義,實驗精神,保留傳統媒介(國油版雕),本體論革命,照相現實主義,以農民和少數民族為題材,傷痕美術,文化大革命的記憶(如批鬥會),反現實主義,自學藝術家,自我組織性/非官方藝術展覽,抽象畫,裝置藝術,方案藝術
III. 社會形態和思想方式演變的延伸研究議題
長度:15分鐘
研究議題一:藝術學院:教育學及圖書館
研究議題二:重要地區
研究議題三:外國展覽
研究議題四:讀書潮及刊物
補充資料:張曉剛訪問
思考問題:
- 你會如何把1980年代中國的藝術發展和你所身處的文化環境作出比較?
- 你發現中國藝術和你的所在地的藝術有何異同?
上載日期:2017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