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練習

通感藝術

概述
目標
關鍵詞
參考館藏
練習一:藝術思考與共融
練習二:藝術創作
練習三:藝術邂逅
關於導師

藝術家練習:連繫不同地域的藝術家兼教育工作者」深信藝術家能夠運用創意傳遞我們彼此經歷。計劃經公開的方案徵集,召集亞洲區內的藝術家兼教育工作者及海外亞裔僑民。參與者從文獻庫的線上館藏取材,融合在地語景和當前教育環境設計教學方案。他們以不同的方式連繫館藏,有從個人層面出發,也有由從館藏延伸探討,或在工作坊和教學活動中直接利用特定的檔案材料。儘管練習方案以各藝術家兼教育工作者長期合作的學員及其切身背景構想而成,但它們也可以應用於更廣泛的背景和地點。 

Anthony Miranti 是東姑阿都拉曼大學創意產業學院媒體系主任。過去八年,他與大學學生藝術家一起製作音效;另外,他身為自閉症患者父親達二十三年。這些經歷引起了他尋找新的溝通和感知情感方法的興趣。其研究探索音頻應用作為情感暗示的工具,而這些暗示可能並沒有直接定量等價物。此外,他希望設計一個包容的平台,讓不同能力的人都可以分享他們的看法,而不僅是純粹接受他人觀點。


概述


這個藝術家練習旨在探索我們如何擴大藝術的可及性,讓有視力障礙的人士也可以參與藝術。計劃源於首席導師Anthony Gandolfo Miranti 的個人經歷,他是藝術家,同時也是一位有特殊需要孩子的父親。這個藝術家練習旨在通過一系列活動,探討能接觸更廣泛受眾的教學形式。它為藝術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個向視障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人士介紹視覺藝術的機會。最終成品包括一塊麻膠版、一幅麻膠版畫,以及聲音檔案。

 


目標


藝術家導師

  1. 開拓學生藝術家的技能,增加視障人士參與藝術的機會。
  2. 促進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的跨領域交流。
  3. 探索為視障人士而設並與其同行的藝術創作方式。

學生藝術家

  1. 與藝術家導師互動,擴大自身創作的邊界。
  2. 讓他們的作品能有更廣泛的受眾。
 


關鍵詞


為盲人而設的藝術;麻膠版畫、藝術教育、社區外展、視障人士的藝術通達

 


參考館藏


首個練習取材自Nilima Sheikh 檔案,尤其是她對模版的使用。模版將引導學生完成藝術創作,並展示藝術如何實現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開放交流。

練習一中使用的例子:

圖片:《模版、具象》之模版8/18。Nilima Sheikh 檔案。
圖片:《模版、鳥和動物 1》之模版 33/43。Nilima Sheikh 檔案。
圖片:《模版、鳥和動物 1》之模版 1/43。Nilima Sheikh 檔案。
圖片:《模版、具象》之模版1/18。Nilima Sheikh 檔案。
圖片:《模版、具象》之模版1/18的麻膠版畫。圖像參考自Nilima Sheikh 檔案。
圖片:《模版、具象》之模版1/18的麻膠版畫。圖像參考自Nilima Sheikh 檔案。
 

 


練習一:藝術思考與共融


藝術創作是怎樣開始的?把意念轉化到成品的過程又是怎樣的?這個環節讓藝術學生與導師和視障人士對話,從而了解學生對藝術的理解。

時間

每節課二小時

步驟

  1. 聯繫一位視障人士,邀請他們分享與藝術互動和日常生活的經歷。
  2. 以下問題可用於引導學生、導師和視障人士作討論:
  • 視障人士如何探索他們的周遭環境?
  • 你過往與視障人士相處的經歷是怎樣的?
  • 你熟悉的藝術媒介有哪些?
  • 哪種形狀和紋理會有利視障人士用觸感理解浮雕圖像?

課後討論

  1. 藝術家如何協助視障人士體驗視覺藝術?
  2. 為甚麼藝術共融和通達重要?
  3. 你對視障人士參與藝術的現況有何意見?

練習備註

  1. 導師應具有跨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領域的背景。
  2. 導師除了培養參加者的技能,亦應協助他們選擇主題。

過去工作坊圖片

延伸閱讀

Bartolome、J. D. I.、L. C. Quero、J. Cho 及 S. Jo。 〈Exploring Thermal Interaction for Visual Art Color Appreciation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People (探索讓視障人士進行視覺藝術色彩鑑賞的熱感互動)〉。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2020 年 1 月):頁1—5。

Cho, J. D.、J. Jeong、J. H. Kim 及 H. Lee。 〈Sound Coding Color to Improve Artwork Appreciation by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s(顏色聲音編碼可促進視障人士的藝術鑑賞)〉。《Electronics》 9, No. 11(2020年)。



練習二:藝術創作


公眾通常如何理解藝術和藝術創作經驗?這如何影響他們欣賞藝術的主題和創作過程?這個環節旨在引導學生為視障受眾創作新媒體藝術。

材料

一、刺激感官的資源

  1. 多份能夠刺激感官的觸感藝術物料——我們在最初的藝術練習中使用了取自 Nilima Sheikh 檔案的模版。
  2. 用於聆聽聲音片段的藍牙喇叭

二、材料

  1. 麻膠版畫工具
  2. 軟麻膠版(建議A3 大小)
  3. 墨轆
  4. 版畫油墨
  5. 光滑厚畫紙
  6. 描圖紙
  7. 鉛筆、原子筆和擦膠
  8. h. 版畫(與麻膠版一樣大小)

三、藝術互動準備

  1. 「藝術超越視覺」材料
  2. 適合互動的材料,如環境音樂檔案、麻膠版畫模版示例,或以往參與者的作品

時間

四至六個小時的面對面藝術工作坊;十至十二小時的監督創作。

步驟

一、介紹練習目的,向學生解釋他們在練習中將會製作的:

  1. 麻膠版
  2. 配合麻膠版展出的音樂樣本或聲音片段
  3. 一段簡短影片,用以解釋各人可選的麻膠版設計和聲音

二、鼓勵學生就以下問題分享想法:

  1. 對你來說,藝術是甚麼?
  2. 誰是你最喜歡的藝術家?為甚麼你會喜歡他/她的作品?
  3. 你最喜歡什麼藝術主題和風格?
  4. 你為甚麼喜歡特定繪畫或素描風格?

三、導師分享他們成為藝術家的心路歷程,討論他們對這個練習的個人投入:

  1. 美術教師可與學生分享:
  2. 雕刻刀法技巧
  3. 麻膠版的不同肌理
  4. 音樂教師可討論音樂對視障人士來說,在視覺藝術創作中扮演的角色

四、首席導師向學生介紹「藝術超越視覺」  指南和將之結合到藝術創作的方法,尤其是如何以錄音解釋各人的版畫創作(「藝術超越視覺」  指南見附錄,只提供英文版本)。

五、起稿和麻膠版準備

  1. 讓學生在描圖紙和麻膠版上就他們喜歡的主題起稿——每位導師應該積極向參加者提問,就他們對創作主題的選擇及轉化成麻膠版的潛力作討論。
  2. 鼓勵學生思考哪類刀法可以讓創作在麻膠版上的觸感更突出,從而讓視障人士能無障礙欣賞藝術。
  3. 指導學生修正雕版錯誤或指示他們如何進行調整。
  4. 準備油印材料。學生將自選顏色為麻膠版上墨。

六、聲音準備和錄音解說

  1. 學生可以思考哪些聲音有助視障人士與麻膠版畫連繫。
  2. 導師與學生一起運用網上資源或聲音採樣來製作錄音。學生可以就其作品挑選聲音。

七、延伸活動

  1. 學生練習如何描述他們的創作主題,並與視障參與者互動。
  2. 組織一對一學生諮詢,就他們的進度反饋。
  3. 印製麻膠版畫

課後討論

  1. 你希望透過創作成品傳達什麼情感?
  2. 你對以麻膠版來與視障人士連繫的方法有何看法?
  3. 你選擇以什麼聲音或音樂為作品增加不同層次的互動機會? (可列舉多個例子。)
  4. 在藝術創作過程中,令你最滿意和最不滿意的地方是什麼?
  5. 導師的指導對你理解自身在練習中的角色有什麼作用?

過去例子

圖片:Lee Xiao Hui,《猴子在樹上嬉戲》,2022 年。麻膠版和版畫。
圖片:Chin Yong Xuan,《樹上的麻雀》,2022 年。麻膠版和版畫。
圖片:Lai Yu Teng,《嚴厲的獅子》,2022 年。麻膠版和版畫。


延伸閱讀

Cho, J. D.。〈Multi-Sensory Interaction for Blind and Visually Impaired People(為盲人和視障人士而設的多感官互動)〉。《Electronics》 10, No. 24, 2021年。

Cho, J. D.、L. C. Quero、J. I. Bartolome、D. W. Lee、U. Oh 和 I. Lee。〈Tactile Colour Pictogram to Improve Artwork Appreciation of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彩色觸感象形圖可促進視障人士的藝術鑑賞)〉。《Color Research & Application》 46,No. 1(2021 年):頁103—16。

導師備忘

  1. 若麻膠版背景表面太粗糙,會讓圖像出現多餘紋理,令視障人士難以區分前景和背景。因此,學生在雕版時,應盡可能去除不需要的刻痕。
  2. 選擇版畫油墨的建議:使用對比度較高的顏色組合會有利視力不佳的參與者。
  3. 大塊的麻膠版容許參與者加入更多細節。建議準備A3或A4 大小的麻膠版。


練習三:藝術邂逅


在這個環節,視障人士會跟學生和藝術家導師的作品相遇。活動包括收集視障人士和學生對作品的回應。

時間

兩至三小時,一至兩小時準備時間

步驟

藝術邂逅

  1. 播放音效前,學生會引導視障人士與他們的作品互動。
  2. 播放音效前,學生可向視障人士發問:你認為作品可以如何改進,從而讓你從中得出更精確的含義?

邂逅之後

收集視障人士的意見,以之重新思考如何改善未來練習。

課後討論

  1. 你認為展覽中的互動對視障人士有什麼影響?
  2. 練習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
  3. 你認為這個展覽對目標受眾會有何正面影響?
  4. 就是次活動中與視障人士的互動,請你分享對視障人士經歷多感官藝術體驗的個人看法。
  5. 在這個展覽中,我們透過肌理和聲音向觀眾傳達意義。若目標觀眾非視障人士,而你希望他們儘可能以不同感官欣賞藝術,你會考慮運用什麼額外的媒介來轉化這種體驗?

過往練習的「邂逅」展覽

圖片:使用藝術家的手提電腦和耳機展示藝術品。
圖片:使用平板電腦和耳機展示藝術品。
圖片:回應作品的視障社群成員。
圖片:回應作品的視障社群成員。

課後討論的部分回應

  1. 你認為展覽中的互動對視障人士有什麼影響?
  • 「我最大收穫是觀察到他們的觸感開始轉化,成為腦海中的畫面。最好的例子是那位十一歲少女,她感受着半神半人戰鬥的輪廓,而且已經摸清了他們頭和手腳的位置,但仍在嘗試理解其他畫面。然後忽然之間,她喘着氣用馬來語驚呼:『它們有尾巴!』看着她解開畫面的神秘部分,真是太有成就感了。」
  • 「讓視障人士盡情享受和欣賞藝術的原貌是個明智之舉。身為藝術家,參與這個計劃是無價的,它增加了我作為一個人的同理心。」
  1.  有甚麼可以改善的地方?
  • 「如果有更大、更安靜的地方供視障人士使用會更好。」
  1. 藝術家如何彌合視覺藝術的不平等,讓視障人士可從藝術尋求意義?
  • 「我認為彌合差異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一個可讓視力正常人士和視障人士一起創作和詮釋的藝術形式。麻膠版畫是一個容許視障人士參與創作的媒介,而成品可供所有人詮釋。聲音媒介也如出一轍,它不需要其他感官,但同時可與其他感官結合。未來的工作坊可以包括具不同質感/形狀的媒介。」
  • 「藝術展覽應包含由藝術家提供的清晰作品陳述,以彌合藝術家意圖與觀眾詮釋之間的潛在差異。不管怎樣,藝術家必須向公眾解釋他的傑作,但也不可能長時間這樣做,所以打印出來的藝術陳述對展覽非常重要,亦可以避免作品被誤解。」

額外資源

https://all3dp.com/creating-tactile-artwork-blind-visually-impaired/

https://nfb.org/sites/default/files/images/nfb/publications/bm/bm18/bm1810/bm181005.htm

導師備忘

  1. 在藝術邂逅環節中,為視障人士正在觸摸的東西作口頭描述對他們的體驗非常重要(例如:「你的食指觸碰着正站立著的惡魔的尾巴。」)
  2. 為受眾說明與作品的互動流程可簡化交流。


關於導師


Anthony Miranti 是拉曼大學創意產業學院媒體系主任。他有八年在大學與學生藝術家製作音效的經驗,同時亦已成為自閉症患者父親23年。這些經歷啟發他尋找新的溝通渠道和理解情感的方法。其研究探索如何以聲音作為情感線索,而這些線索是獨一無二的。此外,他希望設計一個包容的平台,讓不同能力的人都可以分享他們的看法,而不僅是純粹接受他人觀點。

Anis Bin Che Mat(ACM)現為駐拉曼大學藝術家和講師。曾於Urban Museum Bukit Bintang博物館展出作品 ( 2022年)。他亦參與過不少藝術比賽,包括Bakat Muda Sezaman(2020年)、Open Shah Alam和Open Pulau Pinang。其創作廣泛,涵蓋混合媒體雕塑、寫實繪畫和自畫像。

Maxwell Sim 是拉曼大學創意產業學院現代語言系主任。他任教音樂鑑賞、表演和遊戲音樂創作。他同時是素描藝術家及禪繞畫藝術愛好者。他身為音樂家和音樂教育家逾20年。

上載日期:2023年1月12

亞洲藝術文獻庫「學習及參與計劃」由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