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魂、失措、紛擾不安》是Banu Cennetoğlu對亞洲藝術文獻庫在大館當代美術館舉行的展覽《咫尺之內,開始之前:隨意門及其他足跡》的藝術介入。
藝術屢屢試圖失而復得、記住被遺忘的、令逝者復活或者為沈默說話。為期三天的公眾活動以及相關出版物以亞洲藝術文獻庫對夏碧泉個人文獻庫的暫時託管為切入點,召集藝術家和思想家探討文獻庫在收復和表現「從缺」之物時面對的挑戰和不足。活動延續Banu Cennetoğlu與亞洲藝術文獻庫公共項目策劃Özge Ersoy的對話,藉講座、電影放映和出版探索這些備受爭議的主張。
講座|Banu Cennetoğlu、黃湲婷、Özge Ersoy三人對談
2021年6月15日,星期二|香港時間晚上8時至9時半
以Zoom形式直播,講座以英語進行
首場活動探討:我們該以什麼方法處理身故者的文獻庫?這種文獻庫有何潛力?爬梳這種文獻庫時有什麼不可能觸及之處?我們在為沈默者說話的同時,可以不奪取其自主權嗎?代表他人發聲之際,我們清洗了甚麼?Cennetoğlu 將講述她就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創作的《Gurbet’s Diary: I Engraved My Heart into the Mountains》(2016–17),分享她怎樣由藝術家角度整理一個於1997年被殺的庫德族記者兼戰士的日記。黃湲婷則講述自己與已故藝術家夏碧泉個人文獻庫的交集,分享她整理文獻的種種,包括知性的思考歷程、個人的體會,以及沿途的新發現。
講座免費向公眾開放,請按此登記。
電影放映兼座談|《The Proposal》:與Jill Magid映後談
2021年6月16日,星期三
放映|香港時間晚上7時至8時半(只於大館賽馬會立方舉行)
座談|香港時間晚上8時半至9時半(以Zoom形式直播)
座談以英語進行
第二場活動是藝術家Jill Magid的紀錄片《The Proposal》(2018年,83分鐘)的放映會兼映後座談。紀錄片圍繞墨西哥著名建築師路易斯·巴拉岡(Luis Barragán)(1902–88)備受爭議的遺產——Barragán職業生涯的文獻庫被一家瑞士公司主席收購,作為給妻子的訂婚禮物,自始文獻資料不供外人使用,Barragán的名字及其作品的所有權亦統統受制。Magid在紀錄片中批判傳統,探索藝術遺產的本質,並發掘它受誰支配。Magid終以藝術形式提出了一個意外的主張,迫使觀眾思考藝術家的故事該如何被講述,誰又有權敘述。
映後的導演座談將探討電影所聚焦的道德問題,即因企業持有作品所有權而妨礙大眾使用藝術家遺產的法律限制。我們詰問:這部紀錄片如何檢視藝術遺產、所有權、國家遺產和文獻遣返等議題?
活動免費向公眾開放,請按此登記。
電影放映兼座談|《Narcissister Organ Player》:與Paul B. Preciado映後談
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放映|香港時間晚上7時至8時半(只於大館賽馬會立方舉行)
座談|香港時間晚上8時半至9時半(以Zoom形式直播)
座談以英語進行
系列活動以放映影片《Narcissister Organ Player》(2017年,92分鐘)及哲學家兼策展人Paul B. Preciado的映後座談作結。這部電影集表演、紀錄片和回憶錄於一身,記下藝術家Narcissister對種族、性和身體形象等觀念的質疑。Narcissister的電影一邊借鑒其混合摩洛哥、猶太和非裔美國血統的家族歷史,一邊反思母親生病與逝世對其個人創作的影響。Narcissister在表演期間戴上標誌性的復古面具來掩蓋身份。電影猶如自傳,詰問:軀體怎樣如同檔案庫一般,令垂死者或逝者的記憶存活下去?
Paul B. Preciado將參與映後座談,藉其書寫中涵蓋的社會身份、性別代碼和「身體檔案」回應電影。
活動免費向公眾開放,請按此登記。
出版|〈The Orpheus Double Bind〉(奧菲斯的雙束)
文學評論家Nurdan Gürbilek著有《The Share of the Silent》(2015)一書,其中章節〈The Orpheus Double Bind〉(意為「奧菲斯的雙束」)借鑒奧菲斯帶妻子尤里迪斯回到人間的兩難,分析前者對後者的信任與懷疑及其中的張力,帶出文學屢屢試圖為沈默者或逝者說話的欲望。Gürbilek在文中穿插諸如Maurice Blanchot 和Marc Nichanian等哲學家及一眾作家如J. M. Coetzee、Jean Améry、Ahmet Hamdi Tanpınar和Bilge Karasu的參考文獻和故事。她問文學意圖補償甚麼、作家讓逝者發聲的同時,又怎樣質疑自身權威。〈Orpheus’ Dilemma 〉對藝術家Banu Cennetoğlu至為重要,是她回應展覽《咫尺之內,開始之前:隨意門及其他足跡》的基本參考。此章由Victoria Rowe Holbrook譯為英語。是次出版書籍由Esen Karol設計,請按此下載PDF版本。
Banu Cennetoğlu是駐伊斯坦堡的藝術家,其創作結合收集和檔案整理的方法,探討知識生產、分類和發布中的政治。她曾於多個藝術機構舉行個展,包括德國杜塞爾多夫北萊茵-威斯特法倫藝術品珍藏館位於Ständehaus之K21展館(2019) 、紐約SculptureCenter(2019)、倫敦 Chisenhale Gallery(2018)。Cennetoğlu是駐伊斯坦堡藝術家自營空間BAS的創始人,專注收集藝術家書籍和印刷品。她是2019年亞洲藝術文獻庫的駐場藝術家。
Jill Magid是駐紐約的藝術家、作家和電影導演。其創作以演出為基礎,由自身角度詰問權力結構,探索在機構與個人主體間衍生出的情感、哲學和法律張力。Magid在世界各地多個機構中舉辦過個人展覽,包括The Renaissance Society(即將舉行)、 墨西哥城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當代藝術館、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加州Berkeley Museum of Art、泰特利物浦美術館及阿姆斯特丹Stedelijk Museum Bureau等。
黃湲婷是駐香港的研究員,現為香港大學藝術史博士生。她於2012年至2020年間任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員,其時主要研究香港藝術史,並透過展覽和期刊探索交流與傳播史的多元面貌。文章見於《Ambitious Alignments: New Histories of Southeast Asian Art, 1945–1990 》(2018)、期刊《Southeast of Now》(2019)、雜誌《Oncurating》及《Ocula Magazine》等。她亦是《咫尺之內,開始之前:隨意門及其他足跡》的策展人。
Narcissister是駐布魯克林的藝術家和表演者。她戴着面具,埋下色相,融合舞蹈、藝術和社會行動,從事現場表演、電影、錄像、拼貼和雕塑等多媒體創作。她在世界各地舉行的節慶、夜總會、博物館和畫廊中展示作品。曾於色情電影節Good Vibrations Erotic Film Festival中贏得「 Best Use of a Sex Toy(最佳使用性玩具)」殊榮;其劇場表演《Organ Player》獲紐約舞蹈和表演獎「貝絲獎」(Bessie Awards)提名;曾獲Creative Capital and United States Artists 獎;並曾於《全美一叮》亮相,意圖化解流行娛樂與實驗藝術之間的鴻溝。其首部長片《Narcissister Organ Player》於2018年辛丹斯電影節中首演,其社運短片《Narcissister Breast Work》則於2020年辛丹斯電影節中首演。
Nurdan Gürbilek是駐伊斯坦堡的文學評論家。她的作品分析現代土耳其文學中的重要橋段、作者對原創性的迷戀,以及文學與受害者、傷癒和排斥的關係。著有《Living in a Shop Window》(1992)、《Shifting Shadow》(1995)、《Homework》(1999)、《Bad Boy Turk》(2001)、《Orient Lost》(2004)、《The Language of the Wronged》(2008)、《The Share of the Silent》(2015)和《The Second Life》(2020)等等。其精選文學評論文章的英文版本載於《The New Cultural Climate in Turkey: Living in a Shop Window》(Zed,2010)。
Özge Ersoy是亞洲藝術文獻庫公共項目策劃,為駐香港的伊斯坦堡策展人兼作家。
Paul B. Preciado是駐巴黎的哲學家兼策展人,著有書籍《Counter-Sexual Manifesto》(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0)、《 Testo Junkie: Sex, Drugs and Biopolitics》(The Feminist Press,2008)、《Pornotopia》(Zone Books,2014)和《An Apartment on Uranus》(Fitzcarraldo 、semiotext(e),2020)。其中《Pornotopia》榮獲法國Sade Prize獎項。其最新著作《Can the monster speak?》(Fitzcarraldo 、semiotext(e))將於2021年出版。2014年至2017年間,他是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卡塞爾和雅典)的公共項目策劃人。
合辦
展覽主要研究贊助
夏碧泉檔案贊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 (2014–15)、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2016–19)、WYNG Foundation (2019–20)、華懋集團 (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