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老師:郭筱怡(聖公會林裘謀中學)
參與學生:中四及中五學生
I. 前言
2019年度的「教學實驗室」系列為文獻庫舉辦的教學專業發展活動之一,旨在推廣行為藝術。《由繪畫到行為藝術:李文檔案》講座概述新加坡行為藝術史上的重大事件,並以李文的藝術實踐作案例。安排於講座後舉行的兩節「教師學習社群」活動,則主要支援教師教導學生認識行為藝術。
「教師學習社群」由香港藝術家及藝評人梁寶山主持,活動包括教學實踐工作坊,並要求參與教師在校帶領兩項活動:
- 「關鍵詞」:由教師展示行為藝術作品,並邀請學生就作品自由聯想關鍵詞。
- 「反轉課室」:教師邀請學生改變現有的課室佈局。
郭筱怡老師將上述兩項活動引入她任教的學校,利用李文的作品為引子,介紹行為藝術。以下為郭老師在校推行活動的個案研習。
II. 教學實踐
第一部分:「關鍵詞」
活動內容
- 教師展示一系列有關行為藝術作品的錄像及/或圖片。
- 學生按其認知、感覺、觀察和聯想,在告示貼上寫下與作品相關的關鍵詞。
- 教師指導學生將關鍵詞分類,並貼在白板上。
- 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討論,引導他們分享想出這些關鍵詞的原因,以及學生對行為藝術作品所產生的近似感覺和觀點。
焦點藝術家:李文
錄像:
- Lee Wen: Lucid Dreams in the Reverie of the Real (節錄:4:00–4:39)
- 李文檔案(節錄:0:24–2:20)
- 李文訪談(隨選)
由學生提出的部分關鍵詞:
#naked(裸體) #racism(種族主義) #exaggerate(誇張) #body(身體) #moment(片刻) #avant-garde(前衛)
#solitude(孤獨) #silence (沉默)# complaint(投訴) #society(社會) #criticize(批判) #shock(震驚)
#search (尋找)#experience(經驗) #personal(個人) #special(特別)
第二部分:「反轉課室」
活動一
- 教師邀請學生利用課室作為舞台,進行簡短的行為藝術演示。作品須闡述學生對「學習」這概念的回應。
- 學生分成小組,各自進行十分鐘的討論,然後由每組輪流演出。
- 每組須進行簡報,利用關鍵詞闡述其作品,並由其他同學分享觀後感。
學生提出的關鍵詞:#pressure(壓力) #burden(負擔) #trapped(被困) #lost(迷失) #helpless(無助)
活動二
- 教師邀請學生更改課室佈局,以進一步透過表演作品,反映他們對「學習」的反思。
- 學生利用一星期撰寫新佈局的計劃書,並進行準備工作。
- 由學生構思的課室佈局將維持一天,包括視覺藝術以外的課堂,唯此舉須獲其他科目的教師准許。
- 學生利用關鍵詞解釋他們構思的佈局。
學生提出的關鍵詞:#pressure(壓力) #competition(競爭) #winner & loser(贏家和輸家)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犧牲他人) #social hierarchy(社會階級)
郭筱怡老師的感想
這是一場「教與學的對決」:邀請學生改變課室佈局之舉,為學生開闢出新的空間,讓他們可以自行探索,並以活潑的方式主動回應特定議題。過程中,學生需運用解難技巧,並發揮打開心扉及分享所想的精神和同理心。活動亦鼓勵他們對周遭及生活條件採取更具批判性的態度。
「關鍵詞」活動旨在讓學生認識行為藝術,他們未必熟悉這種藝術形式,因此集中介紹一位藝術家是最好的做法,由於只涉及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學生可更容易觀察、分析及理解其主題和內容。在是次活動中,我集中向學生介紹了李文及其作品。
我認為相比起其他家課,「反轉課室」活動給予學生較大程度的自由,它鼓勵學生更積極參與,並更專心致志地投入學習體驗。此外,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各抒己見,分享個人觀點。
我在活動上規定學生的表演作品只可以「學習」為題旨。單一主題讓學生既有自由探索的空間,亦有助他們集中注意力,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作品。
由於學生構思的課室佈局會影響到其他課堂,事前與其他老師小心溝通非常重要。負責的老師應向學校詳細解釋活動的目的。以我校為例,學生須向相關的老師提交建議書,並就安全及私隱(針對拍照)問題進行商討,以釐清疑慮。
上載日期:2020年8月6日
亞洲藝術文獻庫「學習及參與計劃」由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贊助。